北京李诗怀律师法律咨询网

    确认合同无效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但返还财产及赔偿损失的请求应当适用诉讼时效

    2005)民一终字第104号案件裁判要旨

    合同当事人不享有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定权利,只有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有权确认合同是否有效。合同效力的认定,实质是国家公权力对民事行为进行的干预。合同无效系自始无效,单纯的时间经过不能改变无效合同的违法性。当事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不应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而合同经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关于返还财产及赔偿损失的请求,应当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合同无效:自始无效,时间无法改变的违法性

    合同无效,有着独特的法律属性,它是自始无效的。这意味着从合同订立的那一刻起,它就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就如同这个合同从未在法律层面存在过一样 。无论时间如何流逝,单纯的时间经过都不能改变无效合同的违法性。

    比如,甲和乙签订了一份毒品买卖合同,即便在合同签订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双方都没有发生纠纷,但这份合同从签订之时就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毒品买卖是严重违法的行为)而无效,并不会因为时间过去很久,它就变成合法有效的合同。因为合同无效的根源在于其本身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违背公序良俗等,这些违法因素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

    在实际生活中,合同无效的情形多种多样。像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假设 A 公司在与 B 公司签订重要物资采购合同时,故意隐瞒关键事实,虚构产品质量信息,欺骗 B 公司签订合同,并且该合同的履行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那么这份合同就是无效的。还有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比如甲和乙为了逃避债务,恶意串通将甲的房产以极低价格 “卖给” 乙,损害了甲的债权人丙的利益,这样的房屋买卖合同就是无效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也无效,比如有些企业为了偷税漏税,表面上签订一份正常的货物买卖合同,但实际上是通过虚假交易来转移资金、逃避纳税义务,这份合同就是无效的。另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同样无效,如一些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之间签订的合同,若其内容严重违反环保法规,损害了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公共利益,该合同无效。

    确认合同无效与诉讼时效:独特的时效规则   

    在合同法律制度中,当事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不应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 。这一规则有着深刻的法律原理和现实意义。

    从合同无效的性质来看,合同无效是对合同效力的根本性否定,它自始无效、当然无效、绝对无效,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状态。这与诉讼时效所适用的请求权不同,诉讼时效主要适用于债权请求权等,目的是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权利长期处于休眠状态,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的稳定。而确认合同无效并非是一种基于合同有效基础上的权利请求,它是对合同违法性的揭示,是要让合同回归到其从未存在过法律效力的原始状态,所以不适用诉讼时效。

    从立法目的角度分析,法律设置诉讼时效制度是为了督促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但确认合同无效旨在维护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公序良俗以及社会公共利益。若对确认合同无效适用诉讼时效,就可能出现这样的不合理情况:一份原本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的合同,仅仅因为经过了一定时间,当事人就不能再主张合同无效,从而使违法的合同在事实上获得了法律的 “认可”,这显然与法律的立法目的背道而驰。例如,一些企业之间签订的以逃避环保监管为目的的合作合同,如果因为超过所谓的诉讼时效就不能被认定无效,那么这些企业就可以继续实施危害环境的行为,这无疑会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在司法实践中,也普遍认可当事人请求确认合同无效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这一原则。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无论合同签订经过了多长时间,只要发现合同存在无效的法定情形,就会依法确认合同无效。例如在一些民间借贷合同纠纷中,即便借款合同签订多年后,若发现合同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关于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等强制性规定的情况,法院依然会确认合同相关条款无效,而不会因为时间经过就不审查合同效力

    合同无效后的权利主张:诉讼时效的适用

    当合同经确认无效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此时,当事人关于返还财产及赔偿损失的请求,应当适用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

    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财产返还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一般从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日起开始计算。因为只有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才能明确知晓其财产权利受到了侵害,才能够确定要求返还财产的具体对象和范围。比如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后经法院确认该合同无效。那么从法院判决合同无效之日起,甲就可以要求乙返还购房款,若乙拒绝返还,甲要求返还购房款这一财产返还请求权的诉讼时效就开始计算。

    对于赔偿损失的请求权,同样是从合同被确认无效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若一方因合同无效遭受了经济损失,比如为履行合同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但因合同无效这些投入无法收回,那么从合同被确认无效时起,该方就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了损害,诉讼时效也就开始起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三年 。也就是说,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当事人应当在三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及时行使返还财产及赔偿损失的请求权,否则可能面临对方以诉讼时效经过为由进行抗辩,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法院的完全支持。

    (最高法裁判观点/民事法律参考)